721° 20172,673字0条评论

何时生娃

赶紧生吧,年纪不小啦——这是我最近最常听到的话。即使身处国外,也逃不过每次视频电话时三姑六婆的“关心”。当然最直接的还要数来自父母的压力。结果弄得我叛逆心理暴起,反而对生孩子产生了抗拒。然而算算年龄也确实老大不小了,既然想生还是早点生吧,朋友们的话我都听在心里。工作上也到了一个稳定期,可以说是主动稳定,因为辞职了,反而有了更好的生育环境。金钱方面说不上做好充足准备,但就朋友的经验,在日本生孩子不花钱,我想那么应该也算准备好了吧。最重要的一点,我和石页先生经过沟通也明确了想要孩子的真心。那么为什么我还在摇摆不定呢?我到底该何时生娃呢?趁着丰盈人生的第一课心智地图的练习时间,我抓住机会求老司机带了一遍。随后我又自己重新捋了一下,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先来说说我为什么会困扰吧。我一直觉得自己心智发展缓慢,很多早就该想好的问题没有想清楚,工作了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模式。但分水岭出现在我找了一个不算世俗眼中的好工作——工资很低。但它能满足我的一个重大诉求,就是拥有业余时间。可能大家也了解,日本企业的加班情况是非常惨烈的,需要个人时间胜过一切的我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目标不找加班太多的公司,其他条件则都能退让。好在还真被我找到了,虽然工资低(相比于同等条件下),但养活自己还是足够的。再后来石页先生也开始工作了,我们家总算是个独立自主的家庭了。于是27岁“高龄”的我才真正摆脱了生计问题,拥有了思考人生的余力。可能别人都有车有房有儿有女生活安稳了,我才开始踏上人生的旅程。但我也不懊恼,因为慢点总比没有好。接着我辞了职,专心在家寻找人生真谛。在我自己都没有摸清自己的情况下,我不敢贸然生孩子,怕到时候没有能力照顾。另外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我的愿望其实是环游世界以后再生娃,俗称“没玩够不想安定”。然而灵魂伴侣石页先生不同意我的提议,于是在沟通之后只能做出妥协,好好把握一年三次长假出去走走。可是有了娃说走就走的难度大大提高,也不似单身时的自由和随意,这让我很焦虑。

我的摇摆总结起来主要来自以下三点:①想要小孩;②有小孩很麻烦,没法好好玩,自己的时间减少;③生理年龄的限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来看,①和③是正方,大于②的反方,那么就生吧。可是心里不舒服,因为这种类型的问题只要有一点没想好就不能算解决。生了孩子以后必定花在自己身上的时间上会减少,这让把自己看得很重的我在还没有玩够的情况下,难以安下心来。既然安不下心就等玩够了再说吧,这是我一直以来重复思考的答案,甚至每次有了结论都要郑重地跟石页先生提一次。他每次也都依着我,说不想生就别生了呗。

其实一个问题当你重复了很多遍的时候就该警觉,这个答案到底给到你心里去了吗?现在看来我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就很说明问题了,但当时的我还以为只是善变的自己一贯的作风。当我强迫自己跳脱出已有的思维圈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不能让我满意的答案逼着我重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发现了一些新东西。

  1. 石页先生一年也就三次假期,等到玩够了也不知何年何月,无法知道准确时间;
  2. 不管有没有孩子,每年的假期都不会增减;
  3. 既然决定要生,希望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健康的宝宝;
  4. 也有其他妈妈带着孩子旅行的好例子可以借鉴,即使很难,每年也不会大于三次,我相信我的能力;
  5. 做妈妈这件事就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符合我体验不同经历的追求;
  6. 宝宝带来的可能比我能想像到的多得多。

其实仔细想想,生娃和旅行或者生娃和人生大事根本不冲突,只是我没有做好准备的借口罢了。花在小孩身上的时间还是我的时间,时间是不会改变的。或者这么说,我的时间变成了我们的时间,其实是一件更有效率的事。朋友跟我说,带着孩子旅行是另一种非常不一样的快乐,而且她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更有信心了。本来我还在犹豫,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不代表别人觉得开心我也会觉得开心,但有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却是还没生娃的我怎么想都想不到的,比如朋友的那句孩子的适应能力。我就像被点醒一般,突然意识到原来的自己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想到带孩子旅行不仅仅会使我受益(锻炼我的能力、享受跟孩子的亲子时间),还能使孩子受益(锻炼他/她的适应能力),这些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吗?这么想来还得早点生呢,别浪费旅行的机会,得留给娃。

没想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竟然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但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能够提供选择的范围也会变大,更有余地。

如果按照之前的结论——等玩够了再生——规划接下来的行动的话,就是好好把握现有假期出去旅行,等玩够的那一天开始计划生娃。如果按照新的结论——马上就生——采取行动的话,那么必要的准备又有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当父母双方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财力上都做好准备时就可以计划了。所以我想到的可以马上着手实施的行动是:

  1. 做好相关调查,比如基本经济上、政策上、将来的教育等;
  2. 做妈妈之前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比如治疗龋齿等;
  3. 跟爱人一起保持健康,包括饮食方面和健身。

即使按照第一种结论,当我准备生娃的时候还是得走一遍上面的流程,所以我意识到之前不想生娃的自己可能只是为了拖延这个流程,顿时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挺搞笑的。


脑内小剧场开演中……

自觉差不多可以生娃的“A我”和懒惰的“B我”起了矛盾,“B我”为了暂时逃避生娃准备,就拿了生娃与自我的冲突搞事情,然后在我做出不生娃的决定以后,“A我”又跳出来提醒,不断循环往复。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就是现在生还是以后生,但是狡猾的“B我”把生娃和自我的冲突带进来后,全身上下都启动了反对机制,一度甚至把“何时生”的问题变为了“生不生”的问题。

B我:“如果时间上有冲突,何必生娃呢,两人世界不是很开心吗,而且经济上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A我:“可你的愿望不是多体验多经历吗,旅行也是如此,做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事也是如此。而生娃是那么特别的一件事,你就不想体验一下吗?”

因为这场对话,我打定了主意要生,于是又从“生不生”回到了“何时生”。

B我:“你不是还没玩够吗,那就别着急,先玩着呗。生孩子前要做那么多准备,生完后还要照顾孩子,你现在可以玩玩玩的时间就都没有啦!你又那么懒……”
A我:“……懒更要早点生啦,不然慢慢会更懒得生了!”


我为什么会如此折腾呢?无非是想要生孩子的自己做出了暂时不生孩子的决定以后心里难受,千方百计想要说服自己。于是想要经过缜密分析给自己的决定带去合理性。殊不知当想要生孩子的自己出现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然它为何不在以前出现,那时候我是多么坚定说着还不想生。好像身体里有个好聪明的自己,平衡了各方以后做出了精密的决定,于是表面的自己怎么论证都无法推翻,因为那是我心里出来的想法。老话怎么说来着?Follow your heart。可能从想要生孩子这个念头出来的一刻,我已经做好了决定。里面的自己是不是这段时间都嗑着瓜子看着外面的自己瞎折腾呢?

EOF
712°
间隔年日记第2周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点击加载Disqus